■火災時郵寄消防車的FedEx快遞,路人看了都傻眼。


快遞的廣告很多都頗有創意,
但這則廣告特別讓我喜歡,
完全的幽默諷刺。
這樣的場景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啊,
失火了!打電話叫快遞寄消防車來也比打119快!
對消防局是莫大諷刺,
但對快遞卻是非常有力的宣傳,
成功的傳達了快遞又快又有效率的準則。

像FedEx或DHL,都滿多有趣的廣告,
可能是快速與使命必達這樣的精神較好發揮,
很多像這張一樣利用誇張的手法傳達快遞精神,
但這張廣告更多了幽默的諷刺,
因此更加的出色讓人印象深刻。

FedEx以這張廣告成功的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讓人覺得有品質的保證。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小嬰兒坐在搖動的搖籃中,一下哭一下笑,原來是他面對著窗戶,搖籃往前搖時他看到外頭的麥當勞開心的笑了,當搖籃一往後搖,麥當勞的招牌消失不見,嬰兒就大哭了起來。

這是麥當勞還滿久前打過的廣告,
不是拍可口的炸雞、漢堡,
而是很有創意又非常簡單的品牌廣告,
傳達出連小嬰兒都愛麥當勞。

真的滿久的廣告了,
但它給我的印象很深,
當時看到就很喜歡覺得很有創意與巧思,
簡單又大方明瞭,
再加上小Baby非常可愛,
所以從以前一直記到現在,
是我印象最深的廣告。

不管是麥當勞或肯德基的廣告通常是拍食物,
然後找藝人代言,
拿著漢堡唱歌跳舞擺姿勢在大口吃之類的,
看久了真覺得很普通無聊缺乏創意,
偶爾出現像嬰兒篇這種有意思的廣告才比較會增加對該品牌的注意。

這種品牌廣告比較不會讓人有馬上想購買的衝動,
但是對提升品牌好感度很有幫助,
看了之後會漸漸對麥當勞的品質、形象等產生肯定。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藤潤二(1963年7月),是日本著名恐怖漫畫家,出生於日本的岐阜縣,原本從事齒模技工。他從青少年時期便熱衷於楳圖一雄與古賀新一的怪奇漫畫,遂展開其自身的繪畫生涯。伊藤潤二最為人知的作品是《富江》(1986年,《萬聖節月刊》「楳圖賞」(「楳図賞」)「佳作獎」),其餘代表作品為:《漩渦》、《至死不渝的愛》(又譯:《死戀》)、《押切怪談》、《人頭氣球》、《耳朵怪談》…等等。伊藤潤二亦曾參與電玩遊戲的開發,遊戲《四八》的開發伊藤亦有參與。

漩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在大量的水流入水管時, 在蝸牛殼和指紋上, 在氣象圖中。當我們仔細的盯著漩渦瞧,順著那一圈一圈的紋路看到中心點時,是不是會好奇那中心點有什麼不一樣,是不是也會好奇那漩渦裡面藏匿著什麼,當你迷上漩渦的時候,漩渦將纏繞著你,永不分離。這部作品裡的人物因為迷上了漩渦而發生了很多讓人不解的恐怖事件。
在一個被漩渦詛咒的黑渦鎮,鎮民一個接一個地開始為漩渦狀的圖案執迷,彷佛傳染病般的烏雲罩頂。有人意外喪生,死狀有如漩渦,有人身體開始盤旋如漩渦,有人則頭發如漩渦般蔓生席卷。沒有人知道詛咒的來源和原因,由不明現象和集體恐慌所醞釀出的氣氛,卻比真正現身的鬼魅更具情緒感染力。 伊藤潤二的漫畫作品向來具有將恐怖與幽默共冶一爐的奇妙魅力。

伊藤潤二的作品真是不計其數,每篇都很詭異很不可思議卻又貼近我們的生活,故事灰暗但人物個性鮮明,每次讀完都有種爽快的感覺,而漩渦則是我最喜歡的作品。漩渦這部漫畫帶給我一種難以言喻的噁心感。混合著直接而毫不掩飾的人性黑暗面與光明面所形成的一種讓人很難承受的感覺。匪夷所思,卻又順理成章。或許伊藤潤二的大腦也是成漩渦狀,所以才畫得出這種漫畫吧?只是短短的三集,卻比許多拖戲拖了好幾十集的漫畫還要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雖然很噁心,但還是回味無窮!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到大,我一見到氣泡墊就忍不住一個一個都給他按破,
一邊享受手感,一邊聼那一聲聲的“噗噗”,
非常令人陶醉阿……

不過氣泡墊畢竟有限,按完了也就沒有了,無法隨時隨地享受……

但是最近!
有個超有趣的產品誕生了!
就是PUCHI PUCHI無限氣泡紙!
我只能說
日本人真的很有生意頭腦與一堆莫名奇妙的創意
PUCHI PUCHI無限氣泡紙真是給我這種無聊手賤人的最好禮物!



這個東西上面的8個按鈕都可以按下去,每按下一次,
背後的揚聲器都會發出一小聲“啪”的聲音,像足了捏破氣泡墊的聲音。
手感方面據說還好,雖然不至於很硬,
但比起真正的氣泡墊還不夠軟,少了一點爽度

而且每當按足100下,那“啪”的聲音就會隨機變成其它的聲音,
種類很多,有狗叫聲、尖叫聲、打嗝或是放屁聲……

還有很白痴好笑的廣告


充足的說明了按氣泡紙有多讓人欲罷不能
這個時候你絕對需要買一個無限的來玩!!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click Awardhttp://www.1-click.jp/index.html

日本一家提供生活情報的綜合情報服務企業RECRUIT,他旗下的公司RECRUIT MEDIA COMMUNICATIONS主辦的比賽的網站,募集年輕設計人設計Flash等在web瀏覽器點擊會動作的作品。

網頁的設計非常簡單、乾淨、清楚,滑鼠經過超連結的設計也很特別,最值得一提的是,網站本身就為比賽做了一個很酷的示範,首頁的大叔乍看之下是演講出這比賽的宗旨,但請用滑鼠去點擊大叔的屁屁,大叔會很逗趣的夾著他的屁屁到處跑,跑過一些部落格,有時還會跑進影片中跟慢跑者一起跑,或是經過工地,非常有趣。

這不只是做了很好的示範,也同時為比賽宣傳,只要將http://www.1-click.jp/c8.html 這一頁的語法複製(還有五種動作能選擇咧),把大叔flash放進自己的部落格,別人在戳大叔屁屁時就可能會跟著大叔跑到你的部落格中(現在很流行部落格,很多年輕人就會放上這個大叔不只很酷還能增加部落格的人氣),接著再跑回1-click Award網站首頁,藉此充分的發揮宣傳效果,連我這台灣的小女子都因為大叔而知道日本有這比賽(在自己部落格也放了一個大叔呢)。

我覺得這網站設計的很成功,不只畫面乾淨簡單有設計感,還能跟網友趣味互動,更能達到比賽及企業的宣傳效果,用食物來比喻的話,是色香味俱全又營養的網站。

只有一個缺點,就是沒有中文,害我看日文看的有點辛苦。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低卡的可樂,讓你更享"瘦"






賣鍛鍊身體的機器的廣告海報


一家鋼琴補習班張貼在街上可供人撕取聯絡方式的廣告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介紹一個部落格
http://25togo.blogs.com/mymy/
叫做 25togo:我我觀點。我我輯

部落格中每天都會介紹一種設計商品,也許是生活精品小物、家居用品、3C產品與旅行用品等等。來自不同國家的設計,有些東西的設計可以讓生活更便利、有些東西雖然沒甚麼用卻充滿了各種趣味點,讓生活可以更好玩、更美好。常常會讓用的人或是欣賞的人會心一笑。

  因為受到大家歡迎的部落格,作著就結合每天介紹的商品出了一本書叫做「設計 無所不在」,我當然也買了這本書,沒事翻翻也很棒!

作著說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平時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東西,被設計師改造過後,其實充斥著各種設計在其中,我們有義務讓我們的生活及生命更美好,所以在選擇這些每天與我們為伴的小東西時,我們有權利找更美麗、更有設計感的東西。有些品牌你怎麼也想不到它會設計出如此有趣的物品,但卻相當好用,會讓你大吃一驚的設計就是讓你使用它的開始。

生活的每個細節都要有設計,且都要可以讓人好好地使用,或,好好地會心一笑。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bout Anna Sui

Anna Sui 的設計系列帶你進行一趟時尚界裡無人能敵的創意之旅。憑著對現今文化的熱愛融入古著風格設計,她輕易地創造出嬉皮風又生氣勃勃的獨創服飾。無論Anna的靈感來自於維多利亞時期的牛仔、安迪沃荷的超級巨星或是芬蘭的紡織織品,她的文化知識深度總是相當顯而易見。

「當我對某事物感興趣時,我會想要知道關於它的一切,」她說,「我需要知道它背後所有的故事。我真的很享受那個過程。」

Anna經常尋找新想法和挑戰,這讓她得以跑在時代前端。對於尋找方向的設計師和編輯而言,她是真正的時尚潮流指標。發表會上展現的無窮精力和獨具創意總讓她的服裝發表會掀起紐約時裝週的高潮。

Anna Sui的事業生涯是典型的美國成功故事。「你必須專心致力在你的夢想上,即使它們超越了一般常識。這個來自底特律市郊的年輕女孩如何能在紐約成功?就是那個夢」她說。
時至今日Anna Sui在5個國家有32間專賣店,她的服飾系列在超過30個國家的300個據點販售。Anna仍保有當她是小女孩時對時尚一樣的熱愛。四歲時,她決定成為一位設計師並開始製作自己的衣服。她加了點古怪想法用十分認真的方式學習手藝,像是發誓一年內同一件衣服不穿第二次。

「我完全沈迷其中,」她說,「不知道我的父母怎麼能忍受我。」

在高中畢業前,她獲准進入紐約的帕森設計學院求學。經過帕森的二年學習,Anna於1980年推出第一次的服飾系列前,她與朋友Steven Meisel搭檔為一些運動服飾公司設計。

80年代,Anna Sui的事業持續擴張,1991年首辦其初次的服裝發表會。接下來的一年她在蘇活區的格林街上創設第一家旗艦店。專賣店生動活潑地融合了黑色維多利亞時代的家具、紫色牆壁、紙型娃娃頭和搖滾樂海報精確反映出Anna Sui個人的裝飾風格,並已成為她所有專賣店的模式了。90年代後期是Anna Sui成長的重要階段;她致力於遠東地區並且擴展地相當成功,在當地她很快地成為一位極受崇拜喜愛的教主。她也推出化妝品、香水、鞋子和飾品授權。對細節的熱愛顯現在她每一項產品中,所有都可馬上連結到她的世界裡。她那肖像化粧包和香水瓶子設計甚至已成了收藏家蒐集的項目。

Anna Sui對感動她的事物的付出眾所週知。熱愛搖滾樂的她,讓她的衣服對搖滾巨星來說簡直完美極了,而服裝發表會的原聲帶是每季最讓人期待的音樂之一。喜愛購物讓她成為每一個城市購物上選的專家,憑著對室內設計的狂熱,她創造了一棟視覺驚人出色的 NYC公寓。在她自我啟發之後,Anna Sui仍持續激發靈感。她正生活在她的夢想之中。

夢想,是一把通往靈魂深處的鑰匙,在夢想之中,感官與視覺的延伸,都產生了更無限
的可能性。在夢想之旅中,更能深層地體驗生命中值得探索的人、事、物,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有可能在夢想中實現,使心靈得到滿足。每一個夢想都像是一場美麗的蛻變之旅,一步步喚醒妳心底最深層的自我感受!





我很喜歡ANNA SUI的設計~

那種既古典又時髦的風格令人無法抵抗~

還有設計師本人那種不跟隨潮流勇於自己的精神

也很令人佩服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碧翠絲‧嫵得這位享年一百零五歲的傳奇人物,曾在生前時俏皮地吐露︰「我長壽的祕訣是:藝術圖書、巧克力和年輕的男人。」簡單的一兩句話就已為我們活生生地描繪出一個性格天真浪漫、豪放不羈的藝術家輪廓來。碧翠絲‧嫵得(Beatrice Wood),忠實的女權運動及素食主義支持者,向來喜歡調情取樂,終生未婚而緋聞不斷,常以她波西米亞式、崇尚自由開放的作風引人側目。從畫家、作家、攝影師,到最後的陶藝家,嫵得一生璀璨耀眼的豐富經歷,可以堪稱是美國現代藝術史的縮影。

  一八九三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的嫵得,因不願接受當時社會和家庭裡保守禮教的束縛,十七歲時自紐約到法國巴黎學習戲劇,同時也在藝術學院裡選修繪畫課程。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她於是返回紐約。在這段時期裡,她與遊走於紐約和巴黎間的前衛派作家、藝術家接觸頻繁,並加入前衛派雜誌的編輯和插圖的工作,同時還與其中的法國作家亨利‧皮爾‧羅奇相戀。一九一六年結識為蒙娜麗莎添上鬍子的達達主義中心代表人物馬塞爾‧杜象,兩人交往親密,一度成為最佳拍檔。

  杜象極力鼓勵嫵得繼續她的繪畫創作,她接受建議,奉行不輟,奠定她日後成為視覺藝術家的基礎。嫵得於是一旁協助杜象和當時著名的現代藝術收藏家亞倫斯伯等人成立「獨立藝術家社團」,且在一九一七年於紐約舉辦第一次團員聯展,嫵得同時也提供兩件作品參展。她與杜象之間的關係,和她在達達主義發展的過程中,所扮演的推波助瀾的角色,為她贏得了藝術界裡「達達之母」(Mama of Dada)的頭銜。

  而嫵得與羅奇、杜象之間耐人尋味的三角戀愛,卻啟發了羅奇膾炙人口的小說《裘利斯和金姆》(Jules and Jim),後來經由名導演楚浮(Francois Truffaut)在一九六一年時改拍成為電影,是法國新浪潮電影時期的經典之作。嫵得在這一股風雲際會裡,還巧遇了也是以革命性大膽作風著稱的美國現代舞蹈家鄧肯,兩人皆以打破傳統、強調女性自主為前導,並肩走在時代尖端,彼此相應共鳴。嫵得還曾為鄧肯染製一條圍巾,算是她們友誼的一個小小信物。由於對形而上學的追崇,嫵得在一九二三年加入紐約高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印度神智論組織。接著便回舊金山,設立工作室從事創作。

  短短十多年來,嫵得先後活躍在各個先進的文藝圈子裡,便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轉化成一個接受多重文化洗禮的混血兒。這些獨特的經驗深深地影響了她人生哲學的走向,並反映在她後來的作品中。

  直到一九三三年,嫵得已四十歲時,她才正式開始拜師學習陶藝,自稱是一個最沒有天分的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掙扎和衝突。嫵得喜歡在她的作品上署名Bea(與蜜蜂Bee諧音),或Beato(與金龜子Beetle諧音),後者便成為友人對她的暱稱。一九四○年嫵得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舉辦第一次個展,從此以後,她的作品陸續為美國十二個重要的美術館永久收藏,另外還有多件作品散居世界各地。而嫵得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屬彩光釉陶藝,則始自八十歲起。不論是壺、缽、盤等各種器皿,皆充滿了新穎活潑的想像力,和自我肯定的強烈風格,徹底改變人們對一般八十老嫗的成見。

  早期金屬彩光釉的使用通常是在釉燒後,再加敷於表面的一層裝飾釉。嫵得的作法則是在素燒後,直接上金屬彩光釉一次燒製完成。這個特殊的技法最遠可以追溯至古波斯的陶藝製作,之後也曾經有人陸續嘗試過,但是能夠像嫵得一樣,將金屬彩光釉戲劇性的特質拿捏得恰到好處,並發揮至淋漓盡致者,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她稱得上是現代陶藝裡,金屬彩光釉的先鋒。

  九十歲以後,嫵得製作了一系列高擎如聖杯的容器,這個新造形將她的創作生涯帶至最成熟的巔峰期。其中較大型的聖杯作品已全然脫離實用性,而獨樹一幟地成為圖騰式的雕刻作品。另外嫵得還製作一些奇趣橫生的人物和動物的造像,這一組陶塑作品就如同她本人一樣,能說善道,或是嘲諷虛偽的政壇,或是調侃兩性之間永不歇止的戰爭,充分顯示嫵得犀利的觀察力與尖銳的幽默感。

  我們從嫵得幾乎是不完美,甚至鈍拙的陶藝作品的造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走過的痕跡,自古羅馬的琉璃杯、十六世紀中東的陶碗,到日本茶具,她在其中優游徜佯,任運而生。而從她的金屬釉中,我們則捕捉到自然萬物裡的浮光掠影,或是黃昏時海面上的金粼夕照,或是蜻蜓翅膀上閃爍不止的點點熒光,或是貝殼上溫潤的珍珠色澤,或是雨過天晴後人行道上泛著的油虹,或是孔雀羽毛上那一輪幽祕懾人的華采……,驚鴻一瞥裡,翡翠暈染成靛紫,土耳其藍摻揉了胭脂,間合交錯的彩釉上罩著一層熠熠生輝的金銀銅紗,煥然灼目,叫人捨不得眨眼睛。

  在她位於舊金山突帕山上的歐加(Ojai)工作室裡,嫵得以專注的熱情從事創作,總是試著尋找突破,不論是陶土的改進、釉料的調配,還是觀念的轉換。除了海內外無數次的聯展,多年來,嫵得一直維持每年至少兩次個展的多產紀錄。六十六年來漫長的藝術家生涯裡,還包括了五本著作的出版。即使在她的百年之齡,她也從不曾因重聽和衰老而停止工作,或怠慢帶著巧克力來看望她的訪客。依然每天精神奕奕,經常一踏進工作室,就渾然忘我,窯裡仍不斷出現她充滿挑戰性的新作品。她說:「我們總是在創作的過程中,一意執著對或錯的選擇,事實上,到頭來只有努力不懈才真正算數。」

  嫵得在結束她的生命前,意外地再度扮演了一次第八藝術的謬思。轟動一時的電影「鐵達尼號」的導演詹姆斯‧科麥隆(James Cameron)在籌拍該片時,碰巧看到嫵得於一九八六年出版的自傳《我嚇到自己了》,便親自訪問她,之後就將電影裡的女主角羅絲的晚年塑造成一位一百零一歲高齡的陶藝家,無庸置疑地,也具足嫵得慧黠可親、不同凡俗的個性。資深女演員葛露蕊亞‧斯迪特還因其在片中優異的表現而獲得當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殊榮。

  一直沒有完全痊癒的支氣管炎,和腸胃炎手術後的併發症,致使嫵得在與二百五十位好友歡度她一百零五歲的生日後不久,即撒手人寰。

  現代藝術史裡或許將嫵得與達達主義及杜象的盛名連在一起,然而,事實證明,嫵得本身就是一個當代藝術傳奇,她不需要覆藏於任何人的羽翼下而獲得認知和肯定。在嫵得逝世四週年的紀念日裡,再次瀏覽她絢爛瑰麗的作品,重新回顧她洋溢著無限歡喜的生命旅程,就如同品嘗她一向嗜食的巧克力般,滋潤濃郁又甜蜜。

chicken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